NEWS新闻中心
江苏镇江:引来“优种类” 教授“妙手艺” 以“技”促改打造镇“梨”特征财产半岛.
杨柳萦桥绿,秋梨绕地红。眼下,正是江苏省镇江市晚熟梨上市的“黄金期”,各家优质的晚熟品种纷纷“下树”上市,为这个初秋增添一抹甜味。
在镇江丹阳导墅镇,贺春源园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贺春这些天一直奔波在“两地”,“果园”和各个送货目的地。“我们果园的梨树品种不少,不但有早熟的苏翠1号,还有晚熟的秋月等,市场反响好,销售价格也还不错,干得有奔头。”
而在70公里外的扬中市徐芹家庭农场,果园里的晚熟梨依旧有不少挂在枝头,等待销售。“我们农场有十多亩梨树,主打优质品种,而且在种植技术方面,我经常到镇江市农科院向专家咨询,学习先进的栽培管理技术,并在他们的指导下引进新品种,从而提升果园的果树品质,打造精品果。”农场负责人耿昌明如是说。
最让耿昌明高兴的,是今年的销售成绩。“因为走上了精品路线公斤,销售供不应求,亩均销售额超35000元。”
“地处长江中下游的苏南地区是砂梨优势产区之一,在我国梨果生产中具有重要地位。梨树也是江苏省第二大果树,2023年栽培面积约40万亩,约占果树栽培总面积的15%,年产量约68.6万吨半岛.体育注册,约占全省水果总量的18%。在镇江,梨是四大应时鲜果之一,以丘陵岗坡地的句容、长江圩区的扬中以及地势平坦的丹阳部分地区为主。”作为果树专家,镇江市农科院副院长万春雁对梨产业在镇江的现状了然于胸,更对镇江梨产业的发展脉络了解得十分清晰。
过去,镇江的梨栽培存在品种相对单一,成熟期主要集中在7月末和8月中下旬,大量梨果集中上市,短期销售压力较大等问题。
作为农业科研部门,镇江市农科院(所)自1997年起至今,一直致力于适应苏南地区的优质、抗病、抗高温砂梨新品种引选及水平棚架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先后主持省、市级项目14项,发表相关研究论文9篇、著书出版1部、授权发明专利4件、申请受理专利5件、制定省级地方标准1项、市级地方标准2项。其中,引进“苏翠1号”“翠玉”“凉丰”“秋月”等多个优质砂梨新品种,筛选出可填补当前主栽品种成熟期空档的新品种,以调整和优化本地区梨品种结构、促进品种结构调整,形成早、中、晚不同成熟期梨品种的合理搭配,分散和延长梨果供应期,提高梨农种植效益。
目前,全市范围内栽培品种以“翠玉”“翠冠”和“丰水”等早、中熟品种为主,其中“翠玉”“翠冠”在丹阳、丹徒、扬中栽培面积较大;句容地区以“翠冠”“丰水”栽培为主,晚熟品种“秋月”也有一定生产规模。
在引进好品种的同时,栽培技术的不断更新也是市农科院的重要研究方向。“全市不同区域间栽培模式差异也较大,句容、丹徒地区以日本水平棚架为主,兼有疏散分层形式,存在优质但产量不高的问题;丹阳、扬中地区受浙江影响较大,以棚下架栽培模式为主,兼顾了品种和产量,总体经济效益较好,但存在栽培密度大、操作不便等问题。”万春雁坦言,除绿舟农场梨园、丰源梨园机械化程度高外,全市梨园机械化水平总体仍偏低,需要进一步示范推广适合丘陵地区使用的小型农机装备。
为积极提升全市果农的栽培技术,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所)集成完善了适合水平棚架栽培条件下的梨树整形修剪技术、土壤管理技术、合理坐果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体系等,建立了优质砂梨种质资源圃和江苏省水平棚架栽培模式标准园。“我们这个标准园先后入选江苏省引进国外智力成果示范推广基地、中-日果蔬产业国际科技合作基地、江苏现代农业梨产业技术体系镇江推广示范基地、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镇江)果树基地和江苏丘陵地区特色作物种质资源圃等多个省级以上平台。”万春雁表示,2022年起,镇江市农业科学院(所)又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梨创新团队合作共建江苏丘陵地区梨科技创新中心半岛.体育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梨种质资源引进和创制的力度和水平。(全媒体记者 周迎 通讯员 王建华)